为了迎接第十三届“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部组织了全体老师参加了于5月8日8:30—12:00举行的赛前培训。
大学英语部系部领导对此次赛事非常重视,为了能够保证学习效果,全体教师共分为6个小组,认真聆听了全国著名专家和往届国赛冠军的培训。会后,每个小组成员都对学习心得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老师们均表示受益匪浅,希望能切实从比赛中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今天我们处于乌卡时代,社会有太多的易变性,不确定性 ,复杂性,模糊性等特点,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员工需要具有多种文化意识,需要具有国际意识,才能应对这个社会;教师需要深度学习,所学知识不仅需要超越课本,还要超越学科,只有不断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才能有益于员工。
程晓堂老师生动讲解了课堂教学设计,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如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在课堂上是否做了该做的事情、方法是否科学、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这启发我们反思:在英语课堂常见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的实用性,是否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授课对象进行灵活调整,而不是程序化式的“一刀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勤于进行教学反思,善于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坚持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所教授的课文是所有教学活动设计的根基,一切都要始于课文、基于课文、忠于课文,才能教好每一堂课。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来自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等诸多因素的挑战,普遍存在课程类型单一、教育理念片面化、员工学习积极性减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因而必须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在教学设计上重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在教学流程上注重教师主导和师生共建,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让员工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
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中应注重从课程设置、目标设定、课堂建设、输出驱动和教研互促等多个路径进行改进:课程设置应丰富多元,教学目标设定应与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人教育”;课堂建设应注重师生共建,增强员工自我认同感和学习能动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注重输出驱动,实现学用一体;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投入学习、培训、教学和科研,通过教研互促,实现教学相长。
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以上路径不断改进,努力应对重大疫情的挑战,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真知道见灼让老师们对于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次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以赛促教、次赛促学,对于英语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都有极大的启发,有助于老师们用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英语教学,引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